Eng
/
中文

展覽

劇照攝影本是用作宣傳和推廣電影。當劇照師在拍攝現場按下快門,一張能交代人物╱場面、氣氛、情感的照片便誕生。電影世界中,劇照好比一格菲林,它捕捉一場戲甚至一部電影的精髓,有時又能呈現比動態畫面更豐富的細節。觀眾經常因為一幀出色的劇照而銘記一部作品。

香港電影靈活而不拘一格製作模式,強調節奏和實感的風格,令劇照拍攝成為一種易學難精的技藝。劇照師需要經驗與變通能力,在現場尋找自己的位置,在不干擾拍攝的情況下,以他們的想法與技法從不同角度呈現影片的精彩瞬間。通過這些劇照,我們可以看到熟悉演員的風采、盡是癲狂的拍攝花絮、香港的獨特面貌以及近年香港電影在題材與手法上勇於創新的方向。

《光影浪潮:香港電影新動力》展覽由四部份組成,以影像再創、製作背後、星影魅力、無名英雄等方面來展現香港電影的匠心獨運。四位參與展覽的劇照攝影師分別為木星、王偉倫、曾覓和李詩卉,他們25年來拍攝近200部香港電影的劇照,以另一種光影藝術記錄香港電影。

劇照攝影師

木星

木星90年代投身電影界,曾任副導演及從事電影製作特輯的拍攝,他習慣帶備相機拍攝現場,為劇組留下紀錄。《半生緣》(1997)製作時,許鞍華導演發現他拍攝劇照的才能,木星從此成為一名劇照師。25年來為超過100部電影拍劇照,另外更先後出版過三本攝影集:《木星映相》(1999)、《形‧影‧凝──木星影集》(2004)和《木星。心照》(2016)。

王偉倫

投身電影行業之前,王偉倫從事資訊科技,並開始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。2002年,經木星介紹,跟隨劇照師黃鴻飛學習並正式投入劇照拍攝工作。近年他經常與陳可辛、鄭保瑞、曾國祥等導演合作。20年來參與過約40部電影的劇照拍攝工作。

李詩卉

李詩卉於英國修讀時裝攝影。在木星介紹下參與《桃姐》(2012)的製作,畢業回港後開展了劇照拍攝的工作,10年間為超過30部電影拍攝劇照 ,包括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(2014)及《梅艷芳》(2021)等。曾出版攝影集《60 Days: Odyssey to the End of the World》(2014)。
Instagram: @saladd

曾覓

17歲之時,擔任《號外》雜誌合約攝影師開始專業攝影的工作,隨後活躍於藝術及設計範疇,如時裝、舞蹈及廣告等。2012年開始,她以劇照攝影和海報設計等身份涉足電影圈。曾覓曾出版個人攝影集《Lady Luminance》(2008)及 《The Unforeseen Mile: A Journey Across America》(2013)。
Facebook, Instagram: @Quistography